您当前所在位置:外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日照日报》岚山:坚持“能动”司法服务“精品”工程——岚山区法院服务大项目建设工作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11月12日

《日照日报》2014年11月12日

  坚持“能动”司法服务“精品”工程

  ——岚山区法院服务大项目建设工作纪实

  本报通讯员 范学青 周慧

  日照市岚山区,依港而建,因港而兴。

  这座新兴的海港城市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别是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国家级重大战略交会区,30万吨原油码头、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全市“头号”工程——— 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等一大批重点工程落户岚山。

  如何主动提升司法服务,保障重点工程建设,成为摆在岚山区法院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个实施“意见”催生“辐射”效应

  “有作为才会有地位。过硬的司法服务,是赢得党委政府支持,促进项目发展的金字招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法院义不容辞。”岚山法院院长胡建斩钉截铁地说道。

  提升司法服务要有的放矢。岚山区法院一直紧跟全区经济发展步伐,始终将法院工作置于全区经济发展大局中来。随着岚山区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临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项目上马。为切实增强司法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该院迅速研究制定了《关于服务全区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服务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实施意见的出台为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指明了方向。该院围绕法律宣传、诉前调解、专业审理、判后答疑、服务延伸等五个方面分别成立工作小组,提供专业化司法服务。在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设立“法官工作室”,定期上门提供司法服务,收集意见建议,调解矛盾纠纷,将责任落实到人。

  院领导小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汇总前期工作中收集到的意见和问题,深入研讨潜在纠纷因素,分门别类提出司法意见,并及时反馈给项目建设单位。对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重大矛盾纠纷,重要诉讼案件,由“一把手”亲自督办,分管副院长主持调解和审理,强化服务保障效果。2013年以来,该院共收集意见问题718条,提出司法建议31份,研讨法律问题118件次,清理重点问题100余件,反馈法律处理建议和方案79件次。

  “岚山法院能动司法,靠前服务,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的做法,成效显著,应在全区政法系统推广。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学习借鉴法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经验,全力保障经济科学发展。”岚山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盖卫星在法院调研时强调。

  从岚山区法院的一个“意见”,到岚山区检察院、岚山区公安分局、岚山区司法局再到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纷纷出台服务保障重点工程项目的意见、举措,在全区上下产生“辐射”效应,掀起一股强劲的“服务重点项目,促进经济发展”的热潮。

  组建“精英”团队服务“头号”工程

  总投资额567亿元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是山东省“十二五”规划中最大的临港产业项目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成为日照市项目建设的“头号”工程。

  “做服务‘头号’工程的‘排头兵’。”从项目落户岚山之初就成为该法院党组一班人的共识。做好“头号”工程的司法服务必须组建一流“精英”团队。为此,该院调集法律素养高、审判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力强的8名法官充实到项目所在地——— 安岚法庭,集全院之精英力量,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拆迁工作是摆在“头号”工程面前的“首要”难题。为增强拆迁工作的规范性,安岚法庭专门制作了清晰简明的《集体土地征收工作流程图》,将土地征收各个环节所需文书材料、法定期限、必备手续等进行详细梳理,印送给相关部门,增强征地拆迁工作的规范性。

  2012年项目落户以来,安岚法庭庭长范学青带领他的“精英团队”,针对反映强烈的土地征收、违法建筑拆除等问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了解司法需求,耐心细致地进行征地拆迁专项释法析法活动,他们从情理、法理、政策、补偿协议等方面,逐一为村民分析解答,让他们充分理解法律政策规定,合理定位补偿预期,理性选择维权方式。

  “范庭长,这个协议俺签了,虽然舍不得这个干了几十年的船坞,但你的热乎劲让俺佩服,俺就是个修船的,听他们说你是‘全国优秀法官’,见过很多大领导,可听你拉起呱来,全是有人肠子的呱,没一点架子,寻思事也是站在俺的角度,俺在这三村五里也算有点名堂,但是俺今天服你了!”被拆迁户秦某在拆迁协议上签完字,竖着大拇指对范学青说道。

  两年多来,安岚法庭法官共进村入户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0余件,发放宣传资料180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7300余人次。截至目前,涉及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这个“头号”工程的所有拆迁协议全部签字确认,为下步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7月8日,在第三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上,安岚法庭被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这两年多的时间,范学青庭长带领庭里的法官几乎每天都要到拆迁片区来,有时宣讲法律政策,有时到村民家里唠唠家常,还主动给老百姓解决一些法律之外的问题,不少村里的‘邪头’、‘硬茬’愣是被他们劝服了,我很是佩服。”项目所在地的虎山镇党委书记杨宁由衷感慨道。

  开通“绿色”通道优化“金牌”服务

  “法院在项目建设工地设立工作室,实行上门服务,既增强了我们的法律意识,又促进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没想到岚山的司法环境这么好,给我们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一位在岚山投资的企业家如是赞道。

  为优化司法环境,该院对涉及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坚持快立、快审、快执,建立案件审限预警机制,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在不违背诉讼程序、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行“一减四优先”,即“减少诉讼环节,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并安排骨干法官负责跟进,尽可能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办案效率,及时为经济发展疏浚化瘀。

  同时,为提升重点工程项目服务水平,该院定期发布服务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报告,对每季度服务审理企业的案件进行分析,梳理存在问题,在分析和梳理基础上向相关工程、项目提出内部管理、服务规范、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意见。

  针对个案审理中发现的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漏洞及盲点,以司法建议等方式反馈于企业,由事后补漏变为事前预防、事前指导,在帮助企业解决个性问题的同时,协助行业解决共性问题,提高企业风险预测和依法维权能力。

  为了给重点项目推进提供优质服务,岚山区法院坚持以法庭为辐射,以法官工作站为依托,实行中层以上干部“一对一”联系制度,定期深入企业,上门提供法律咨询、法律知识培训等。同时,在不设法庭的镇街道设立巡回审判站,聘请镇街道司法所长和村居调解主任为便民诉讼联络员,构筑形成了院、庭、站、点“四位一体”、辐射整个辖区的诉讼服务网络,法官变“坐堂问案”为“上门办案”,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纠纷化解格局。

  在纠纷化解过程中,诉讼服务网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该院借助诉讼服务网络协调化解涉及项目建设的土地流转纠纷580余件,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全区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关闭

版权所有: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日照市泰安路55号 电话:0633-8782466 邮编:27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