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一趟也不用跑法院,在家就能把案子解决了,太感谢了!”近日,家住临沂的原告钱某通过电话向街头法庭法官表达感谢。
原告钱某与被告毕某因公路货物运输费用产生纠纷。二人曾约定由钱某将一批货物从五莲运送至甘肃,运费共计7000元。但在货物运输完成后,毕某仅支付了6000元。剩余的1000元运输费钱某多次催要无果,只好将毕某诉至法院。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发现,该案标的额虽小,但钱某家在临沂,如果其从临沂到五莲来调解或开庭,来回的路费、食宿等开销甚至高于诉讼标的,这无疑给当事人增加了诉累。
面对上述情况,与双方当事人在电话沟通征得同意后,法官建立了包含原告、被告、书记员在内的微信调解群,线上精准推送起诉状、证据材料、法律释明等文书,厘清争议焦点。随后,通过“互联网法庭”远程调解平台,引导双方厘清责任、换位思考,并对被告拒不付款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进行耐心释法说理。
在法官有温度、有力度的沟通推动下,双方逐步达成共识:被告承诺4月底前一次性支付剩余运费1000元。法官当即组织原告线上、被告线下签署了调解协议。
该起案件,从立案到调解完毕,外地当事人全程通过网上参与,不仅节省了时间和诉讼成本,也通过“指尖调解”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与效率。街头法庭将持续创新工作方式,让调解更智慧、办案更灵活、司法更亲民,努力把每一个矛盾纠纷都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