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顾】
原告老王夫妇(化名)年过八旬,其儿子因病去世后,因遗产分配问题与儿媳小王(化名)产生矛盾。老两口认为儿子的身故保险金应当有属于自己的份额,而儿媳则主张该份身故保险金是去世的丈夫口头遗言给孩子的。双方争执不下,矛盾逐渐激化,老王夫妇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儿媳小王返还已领取的身故保险金5.5万元。
【“法庭+村委会”联动调解】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深入了解案情,明确了双方当事人的诉请和争议焦点。同时,了解到去年7月份,小王曾起诉老王夫妇确认去世丈夫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职业年金、公积金账户余额份额,双方矛盾积怨已久。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和纠纷背景,法官决定再争取一次亲情修复的机会。在征得当事双方同意后,法官走进老王夫妇所在村委会和村委会干部一起组织了一场特殊的“家庭会议”。
双方一见面就开始激烈争吵,互诉不满,均坚持己见、互不相让。等到双方当事人“面对面”把心中的“怨气”纾解的差不多时,法官在释法明理后,随即和村委会干部密切配合,从情、理、法等多方面开展“背对背”调解工作。
最终,在法官和村委会干部近3个小时的持续努力下,双方就遗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当场签署了调解协议,儿媳小王挽着公公婆婆一起走出了村委会办公室。至此,该起遗产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亲情也得到了修复。
上述案件是市北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开展“法润莲和”行动的典型案例。通过法官下沉基层、融入乡情,不仅化解了矛盾,更修复了亲情关系,彰显了司法温度。下一步,市北法庭将继续健全纠纷联动调处机制,探索更加多元化、接地气的调解方式,最大限度促进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