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司法公开 > 审判流程公开平台 > 人民陪审员

2015菏泽人民陪审员征文—钟情人民陪审事业,为建设伟大法治中国而努力奋斗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24日

                      钟情人民陪审事业

                为建设伟大法治中国而努力奋斗

    带着一份信任,一份责任,走向神圣的人民法庭……坐在庄严的审判席上,一种使命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年来,我在人民审判员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在一次关于离婚案件的庭审中,一位老人突然情绪失控,从旁听席径直走向被告席上的男子,张口大骂,“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你当初那么难,我们没有嫌弃你,我们一家还对你那么好……你要跟我闺女离婚,我给你没完。”甚至还威胁法庭如果判离了,她就要死在法庭上。张庭长考虑到我与这位老人是同村,就决定由我来做老人的工作。后来经过我们的耐心劝说,老人平息了心中的怒火,懂得了我国法律对妇女儿童权益的规定,我们所做出的努力,都是为了她女儿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最后老人对我们的判决结果非常满意。

    在陪审工作实践中我强烈感受到,相对“判决”而言,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矛盾,更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的。人民陪审员来自社会各个基层,他们的身份有别于法官,他们熟悉民情民意,更具亲和力,参与案件调解能减轻当事人的抵触心理,具有调解的先天优势。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要在调解工作中发挥优势,仅凭身份优势和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的感受是:首先要树立责任意识,把每一次陪审工作看作是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把化解矛盾纠纷当作自己的“份内事”,这样才不会出现“陪而不审”的现象,才不会把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当做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其次,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要坦率地向主审法官及合议庭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谈出自己的看法,为审判人员打开思路,为妥善公正处理案件提供建设性意见。第三是要抓住矛盾的症结和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对症下药,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人民陪审员向当事人释明法律、耐心引导,讲明诉讼的风险及调解的优势。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调解方式,及时提出调解方案,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随着陪审工作的逐步深入,我深感责任重大,由原来不了解人民陪审员的工作,到熟悉并胜任人民陪审员工作,我确实有一些体会和感受。

    一、努力学习是当好人民陪审员的重要基础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弘扬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增强司法活动的透明度,提高司法裁判的公信力。法律赋予人民陪审员与法官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义务,人民陪审员是不穿法袍的“法官”,职责神圣,责任重大。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称职的人民陪审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正义感和道德感及社会良知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如果不掌握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就很难对所审理的案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庭审和合议时也难以发表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更无法实现在法律框架内与法官思维互补和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依法调解职能。

基于上述认识,担任人民陪审员之后,我把学习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摆在重要的日程,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学习:

    1、从庭审观摩中学习。积极参加市、区法院组织的各种培训和庭审观摩,并认真写笔记,我还挤出时间,多次旁听法院开庭,从中学习法律知识和驾驭庭审技巧,事后通过自学消化吸收。

    2、从书本上学习。我翻阅了《人民陪审员规范化管理与培训适用手册》、民法通则、民诉法、刑法、刑诉法及各类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书籍,初步学习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无论工作多忙,也要保证每周的自学时间不少于10小时。通过自学,法律业务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参加庭审时对复杂案件不再有一头雾水、茫茫然的感觉,底气明显增强,对不少案件能够做到对案情、性质、证据采信、适用法律作出独立分析和判断,合议时也能够提出较有份量的合议意见。更重要的收获是初步学会了以人民陪审员的独特视角,从法律层面和社会道德标准两个方面去思考,努力做到即维护法律的尊严,又最大限度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从实践中学习。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人民陪审员,我珍惜每一次陪审机会,认真向法官学习,认真总结审判案件的工作经验。每次庭审前我都认真阅卷,努力分析吃透案情,认真分析证据的关联性、真实性与合法性。阅卷后,不管回家多晚我都要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在法律衡量的基础上,我还根据案情,从社会道德、社会良知和当事人的权益等角度去思考,形成自己对案件的分析和判断,不断积累办案经验。

    二、敬业爱岗、积极参加审判工作

    我从小就特别羡慕法官,梦想自己长大后也当一名法官。现在我被任命为一名光荣的人民陪审员,圆了我几十年来都想当法官的梦想。每次接到法院人民陪审员办公室的开庭通知,我就像军人接到命令一样,放下手头的所有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阅卷、庭审、合议等审判活动中去。每次开庭我从不迟到早退,确保出庭雷打不动,记得有一次,开庭的前一天我突然高烧39度,头昏脑胀、上吐下泻,医生要求留院观察,为了不耽误开庭,打完点滴我就准时赶到法院,保证了庭审的正常进行,事后,我虽因病情加重在医院躺了三天,吃了一点苦,但毫无怨言。

    三、依法办案,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

    依法办案是法官裁判案件必须不折不扣执行的原则,同时也要求人民陪审员应当在法律框架内注重维护公平、公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注重和善于化解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与法官思维互补,真正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通过下面我参加审理案件的点滴体会,说明在司法实践中,人民陪审员是可以发挥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有一起案件是交通事故赔偿案,被告司机不慎将原告一只脚压成骨折,双方经交警部门多次调解未达成协议,原告诉到法院,在法院调解中原、被告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但是在司法鉴定费用和诉讼费用承担上分歧很大,原告要求由被告承担,被告坚持双方各承担50%,原告感到十分委屈,情绪非常激动,双方矛盾激化。法官及时休庭,由我以人民陪审员的身份分别找原、被告进行调解,经过说服劝解,原告表示可以适当让步。在与被告谈话中,我明确告诉他作为过错方,理应承担后果责任,在受害方已经遭到身体伤害,陷入十分痛苦的时候,再让人家承担不应承担的费用是不公平的,与情与法都说不过去。在批评教育和反复说服劝导下,被告表示愿意全额承担鉴定费和诉讼费,当庭达成协议,调解成功,原、被告握手言和。

    四、庭上庄严审判,庭下爱心传递
    用刑罚惩戒犯罪,让罪犯对自己的罪责付出代价是一种手段,教育和挽救才是目的,作为人民陪审员应当有一颗仁爱之心,应当是铁面柔情。我参加审理的一起赡养老人纠纷案件后,建议对子女赡养老人的情况进行回访,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庭长的支持。法律无情人有情,我们的回访使老人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实践证明,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不仅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也达到了惩罚、教育、挽救相结合的社会效果。

    回顾一年来我参加的庭审活动,我担负了属于法官的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依法参加人民法院 的审判活动,同法官享有同等权利,这是人民赋予的权利,也是人民的重托。作为一名陪审员,代表人民参予法庭的审判工作,我感到光荣和自豪,同时,它又是一份责任。人民把权利交给我们行使,我们就不能辜负人民的期望,就要向人民负责。今后我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化解纠纷,减轻群众诉累,让群众更加亲近司法、相信法院,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努力,为法治中国进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东明县法院人民陪审员    沈建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