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工作报告

2022年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2月03日

  全年共受理案件9323件,审结8858件,结案率94.89%,结收比105.23%,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90.65%,全省排名第21位。

  一、聚焦中心大局,助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审结买卖合同以及与公司、保险、票据有关的纠纷等各类商事案件683件。与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跟进服务工作机制,出台司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坚持审慎善意文明司法,灵活运用活封活扣等手段,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等营商环境评估指标持续向好。

  深入参与县域社会治理。创建了2个有特色、有亮点的“无讼村”,山东省高院《今日信息》予以转发。在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上,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

  支持保障法治政府建设。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引导行政相对人正确行使权利,保障东明“北工南农”主体功能区建设、老城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实施。行政审判庭荣获“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受到最高法院通报表扬。

  护航绿色生态发展。认真宣传贯彻《黄河保护法》,拟成立全市第一家环境资源黄河巡回法庭(正在筹备建设),实现黄河流域巡回审判全覆盖、司法保护黄河零距离。

  二、聚焦主责主业,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审结一审刑事案件334件,判处罪犯 360人。

  妥善化解民商纠纷。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犯罪行为,《拖欠538名农民工工资,东明法院判了》一文,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长安网、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网等二十余家媒体报道。

  强力兑付胜诉权益。坚定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共执结各类案件4180件,执行到位5.58亿元。组织人员到郑州强制腾退房屋1处,并全程直播,吸引40余万网友观看,获赞万余次,形成执行破难的高压态势。

  三、聚焦初心使命,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提升诉讼服务质效。通过立案掌上办、案款网上付、文书指尖送、庭审线上见、政务云流转,完成网上立案8036件、跨域立案18件、网上开庭5147件、音视频在线调解1610件、电子送达32144次。

  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建成标准化科技法庭17个、互联网法庭11个,智慧法院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直播庭审1791场次,公开裁判文书5367份。

  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建立完善“6个中心法庭+6个巡回审判点+1个法官工作室”法庭服务工作机制,落实审判便民全覆盖。

  四、聚焦质量效率,大力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诉讼制度改革持续优化。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让案件办理驶入“快车道”,适用小额速裁程序审理案件1370件,平均办案天数28天。

  司法责任制改革持续深化。对标对表抓落实,坚持日提醒、周通报、季分析制度,审判管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推进。围绕执行指挥中心为中枢设立5个单元,专业化处理执行各个流程的工作事项。

  五、聚焦固本强基,奋力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责任清单,完善考核办法,确保绝对安全。

  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贯彻执行“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常态化开展审务督察和纪律作风检查,发出督察通报12期。

  把能力建设融入日常。扎实开展多岗位大练兵活动,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在县委的大力支持下,提拔1名85后干部进入领导班子,2名年轻同志担任中层正职,14名派出法庭人员均落实正、副科行政待遇,4名法官获评全市“最美法官”,2名干警荣获“山东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全省法院诉讼服务党员标兵”称号。

  六、聚焦公正公信,全力自觉接受监督

  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专题汇报执行工作,配合县人大常委会对8名员额法官开展履职评议,报请人大任命3名审判员、4名审委会委员;主动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观摩庭审、见证执行、座谈交流120人次,主动上门走访代表、委员24人次。

  2023年的工作任务

  一是在政治建设上有新高度。二是在服务大局上有新作为。三是在司法为民上有新举措。四是在改革创新上有新成效。深入五是在队伍建设上有新提升。六是在接受监督上有新境界。

关闭